必一运动·(B-sports)官方网站-必一登录入口

茶产业里的民族共富路-Bsports必一体育

茶产业里的民族共富路

作者:小编 日期:Aug.13.2025 点击数:  

  在利川,茶叶承载了当地汉族、土家族、苗族等各族群众的致富梦想,也架起了山区与全国市场、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桥梁。

  去年5月,利川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“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县(市、区)”,其成功密码,正是以“利川红”茶产业为纽带,以茶促融、以茶兴业、以茶富民,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交融的壮美画卷。

  利川平均海拔1100米,森林覆盖率超过64%,得天独厚的高山云雾气候,孕育了“利川红”的独特品质。这里不仅是全球最大古水杉群的故乡,更是“中国茶文化之乡”。千百年来,各族群众依山种茶、以茶为媒,形成了茶马互市、古茶道等历史印记。

  2018年,“利川红”因成为中印领导人东湖茶叙国事用茶而声名鹊起。随后,利川茶人邱建红带领团队攻克“冷后浑”工艺难题,让茶汤色如琥珀、香气馥郁,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等国际荣誉。如今,“利川红”品牌价值跻身全国前十,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32亿元,成为全国首批、湖北唯一“以茶促融”推动共同现代化试点县市。

  必一运动官网

  在毛坝镇楠木村,土家族茶农田云奇回忆起20年前种下第一株“冷后浑”茶苗的情景,感慨万千:“过去种茶只为糊口,如今利川红让全村人过上了好日子。”他的茶园被命名为“国宾园”,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体验采茶制茶,成为三产融合的典范。

  利川的实践表明,茶产业不仅是农业产业,更是文化、科技与治理的复合载体。当地通过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“三茶统筹”,走出了一条差异化、现代化的兴茶之路。

  从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:2022年,利川红产业集团成立,整合近百家茶企,推动“名优茶出省、大宗茶出海”。截至2024年,全市茶园面积达27.37万亩,综合产值33亿元,带动11.2万名茶农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。文斗镇茶农田平安在集团帮扶下,管理200亩茶园,年收入突破2万元;忠路镇土家族姑娘黄蓉通过直播带货,年销售额逾百万元,让“利川红”香飘海内外。

  从传统工艺到数字赋能:智能萎凋槽、物联网监测、“智慧茶园”App等技术的应用,使茶叶品质提升20%,价格高于市场价15%。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,消费者可一键查询茶叶从种植到冲泡的全流程。2024年,利川建成数字化服务网、冷链物流网等六大服务网络,153家茶企获SC认证,科技对产业贡献率超60%,加工效率提升40%,损耗率降至5%,茶叶亩均增收2000元。

  从单一种植到多元融合:忠路镇有机茶园亩均产值超万元;文斗镇“茶林旅”模式让荒山变景区;谋道镇茶园联动苏马荡旅游区,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。土家族青年张伟创办的“茶山民宿”,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,年收入超50万元,实现了“一片叶子富一方人”的愿景。

  在利川,茶不仅是商品,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符号。当地通过茶文化挖掘、茶事活动举办、茶旅融合开发,让民族团结的纽带越发牢固。

  忠路镇龙渠村的土家族老人田永福自建“茶文化陈列馆”,收藏明清茶具、古茶树标本千余件,讲述各族群众共同守护茶文化的历程;在忠路镇民族第一小学,孩子们诵读《利川红》诗篇,跳起融合茶艺的土家摆手舞;沙溪乡的采茶歌谣中,土家语与苗语交织成韵。

  利川建成10个互嵌式社区,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。柏杨坝镇友好村将土家吊脚楼与现代民宿结合,举办“开园节”,非遗肉连响与茶艺表演同台亮相;毛坝镇五二村的茶产业合作社吸纳多民族社员,2024年产值突破千万元。

  利川组织茶企赴新疆、内蒙古开展“健康边疆行”,研发枸杞红枣茶、奶茶等融合产品,2024年边销茶销售额达5000万元。与宁夏、新疆等地签订23项合作协议,边疆市场成为利川茶产业增长新引擎。

  利川职校开设茶学专业,培养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茶产业人才2000余名;邱建红大师工作室传承制茶技艺,年轻茶匠在匠心与创新中成长。

  立足新起点,利川锚定“五个区”目标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展示区、“两山”实践创新示范区、共同富裕先行区、茶文旅养融合体验区、以茶促融模范区,推动茶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。

  下一步,利川将建设茶文化博物馆、非遗工坊,深化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探索“茶农变股东”模式,拓展“茶+跨境”“茶+研学”等新业态,让“利川红”成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“金名片”。

  从武陵深山到国际舞台,利川以一片茶叶书写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实践。这里的茶故事,不仅是产业的崛起,更是民族团结、文化共兴、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时代答卷。正如利川市茶产业链链长刘勇所言:“利川红的成功,源于各族儿女携手奋斗,也必将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点亮更多希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