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一运动·(B-sports)官方网站-必一登录入口

崔忠付:跨境·跨链·跨时代冷链供应链的立体化革新-Bsports必一体育

崔忠付:跨境·跨链·跨时代冷链供应链的立体化革新

作者:小编 日期:Jul.11.2025 点击数:  

  在这骄阳似火却又充满无限生机的盛夏,我们相聚在魅力非凡的有福之州福州,共同开启2025第十七届食品冷链大会的序幕。在此,我谨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!对全球冷链联盟、香港物流商会、荷兰国际物流协会、印尼冷链协会、韩国冷链协会、福建省物流协会、福建省制冷学会、福建省农产品流通经济人协会、厦门市两岸农产品流通协会、厦门物流协会等国内外机构,以及广大与会政府部门、企业,对大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!

  本次活动聚焦新兴市场食品供应链布局、海陆空联通全球、国际水果贸易与供应链革新等热点话题,希望汇聚各方智慧,在“新冷链”时代背景下,聚焦中国跨境冷链发展新议题,洞察冷链出海与入港新机遇,共创冷链上下游融合新生态,探索冷链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新路径,解析冷链供应链立体化革新新实践。

  当前,我国冷链供应链发展态势良好,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。一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。2024年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3638亿美元,中国占比超20%。2025年上半年全国食品冷链物流业务总需求量预计约1.92亿吨,同比增长4.35%;物流总额预计约4.7万亿元,同比增长4.21%;物流服务企业总收入预计约799.4亿元,同比增长3.84%。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目前我国拥有2500多个跨境电商海外仓;TIR运输、冷链国际班列、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等稳步发展;亚洲首个专业货运鄂州花湖机场建成运营;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已取得显著进展。三是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。以10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、产销集配中心及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三级节点建设为基础,推进干支线物流和两端配送协同运作,以技术创新、绿色转型和数字赋能等为支撑,建设高质高效、安全韧性的国内外一体化冷链物流供应链运行体系。四是生态圈上下游融合发展。国内冷链物流有效支持现代农食、医药医疗等产销全链条各环节商业创新和价值体现;国际上,协同生产加工、餐饮、商超等商贸流通企业实现供应链出海及入港。五是国际规则主导力在增强。中国主导的首个国际冷链物流标准《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要求》已于2024年11月正式发布,显著增强中国在全球冷链物流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,助力中国企业更易进入国际市场。

  我们看到,在全球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大背景下,中国冷链发展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。一是中国正以强劲的供应链韧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塑国际话语权。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;正以深入推进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全面落实RCEP协定等,促进国际贸易和拓宽合作空间。二是全球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。2025年1-5月鲜活农产品方面进出口总额628亿美元,同比增长3%。据测算到2028年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美元。三是跨境商贸物流蓬勃发展,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。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.63万亿元,增长10.8%,占进出口总额6%。电商平台正以商业模式革新与技术沉淀重塑全球跨境电商竞争版图,从“产品输出”向“生态输出”跨越。四是新质生产力赋能,冷链加速“向新”而行。数字化新模式激活冷链“向新”动能,AI技术掀起运营“革新”风暴,绿色理念开辟发展“焕新”空间,为跨境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。

  在我国冷链发展良好态势的同时,也面临诸多挑战。一是全球经贸长期不确定性增强,关税、技术壁垒等保护措施频出,国际规则体系与合作机制面临严峻冲击;二是全球各地经济和文化习俗、宗教信仰、法规、通关等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性;三是复杂的冷链基础条件、国际标准和应用环境;四是来自国际冷链物流巨头在成本、服务质量和知名度等方面的竞争压力;五是跨境冷链企业“内功”与“合规”亟待加强,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复杂性和风险性较高。

  面对新机遇、新挑战和新态势,我们要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跨境冷链供应链的立体化革新,寻求新增量,打造新优势,合力谱写全球冷链生态圈新篇章,在此,我提出如下四点建议:

  必一运动·(B-sports)官网

  一是基础夯实,畅通“买全球”“卖全球”国内国际大市场。硬件方面,基础设施网络立体化延伸。夯实国内冷链地网、库网、车网、货网、配网体系,加速提升对外运输及海外仓等基础条件,不断优化国内外冷链立体化空间布局及仓运配体系。软件方面,国际通道扩容升级。加快国际标准制定和对接,积极构建海外技术研发创新基地、工厂和代理点,夯实国际贸易、跨境电商平台等商贸物流通道基础,规范资质审批、提高通关便利化、完善金融保险、贸易、法律等综合服务。

  二是跨链融合,以生态共建全方位升级冷链供应链体系。全球食品冷链生态圈涵盖冷链产品生产、加工、仓储、流通、配送全环节;包括需求方、服务方、研发设计及后服务方;是商流、物流、人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运营联合体;是产业链、供应链和价值链多层协调体。新时期,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基底,冷链上下游企业应跨国境、跨区域、跨行业、跨领域抱团发展,协同共赢。

  必一运动·(B-sports)官网

  三是全球链通,以新业态激发新增量。跨境新模式突破。探索“跨境+仓配一体”“多式联运+跨境冷链”、跨境电商“保税区加工/直购”“B2B2C”等新模式。推进“跨境冷链+产业带”融合模式,实现“进出口基地+跨境冷链+属地直通”“国内集采枢纽+境外销售网络”双向联动,提高农食产品跨境流通时效。出海新动能培育。关注新兴市场,提前布局,融入本地冷链相关产加销科工贸环节,抢占AI数字化、新能源等冷链领域。构建“海外仓+国内外冷链园区/中心”“B2B/C2C/自建站/社交平台+冷链”等运营模式。

  四是品牌塑造,升级“中国制造”新形象。首先,将国内成熟冷链供应链体系,以产品、产能、服务、研发出海等形式占领海外,打造“高端、创新、智能、绿色、国际”新形象。接着,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成员国作用,积极制定国际技术标准等,强化标准、专利等知识密集型国际服务贸易能力,提高规则主导权和影响力。最后,将国内成熟的“生鲜电商/社区团购/直播带货/即时零售+冷链配送”等商业模式以及“统仓共配”“多温共配”“BC一体”“一件代发”等服务模式成功复制到海外市场。

  各位嘉宾、各位朋友,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契机,大家集思广益、建言献策,为新形势下冷链全球化新发展凝聚新共识、绘制新蓝图,携手共建“全球冷链生态伙伴圈”,提高我国冷链全球影响力和供应链竞争力。

  地 址: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2层 电 线 传线 E-mail: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