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主与法制网讯(记者张勇 □李子娟 宋莉芬)“我独自生活多年,与两个兄弟和71岁的姐姐已失联很久了。没想到司法所不仅帮我找到亲人,连出监衣物都想到了。”刑释人员丁某哽咽道。近日发生的这温暖场景,源于蒲亭司法所首创的“释放倒计时”响应机制。
近年来,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司法局蒲亭司法所针对刑满释放人员“融入难、就业难、管理难”等问题,探索出“帮教前置化、安置精准化、服务长效化”三步法,主动整合多方资源,形成“衔接、帮扶、融入”的闭环管理模式,助力刑满释放人员开启人生新篇章。
蒲亭司法所建立“黄金72小时”预释放人员服务机制,构建“线上大数据筛查+线下网格化摸排”双轨并行的信息采集体系,线上依托公安人口系统、江西司法法务综合平台进行亲属关系溯源;线下联动社区民警、网格员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实现家庭状况、技能特长、就业意向“三清”建档。2024年已为21名预释放人员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,亲属对接成功率提升至100%。
“我离异,无房,无孩子,60 多岁又坐过牢,一般单位又不会要,感觉还不如在监狱里好,至少有一顿饭吃。但现在看到你们跑上跑下帮我办的社保卡和低保,加上有6个月的刑满释放人员生活补助,我觉得我生活又有了指望。”摸着还有塑封余温的社保卡和低保申请材料,丁某连声道谢。
聚焦安置帮教对象“就业难”“缺证件”“政策不懂”等问题,司法所推行“窗口前移+现场办公” 服务模式,对特殊需求实行“工作人员跑腿、数据系统跑路”。根据衔接前期制定的帮扶方案,对有就业意愿的,利用就业智慧平台为其进行线上面试;对有符合民政救助的,提前向民政部门咨询低保政策及公租房、廉租房申请条件;对社保续缴的,联系人社部门了解政策和流程,多方位破解刑满释放人员“生存发展难题”。2024年至今,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就业2人,享受低保2人,提供政策解答32人,提供法律咨询5人,获得了刑满释放人员的一致好评。
“从前怕被歧视不敢出门,现在帮扶小组每月都来谈心,还介绍给我工作的机会,让我坚定了生活的信心。”2024年8月,在走访帮扶过程中,工作人员发现刑释人员郑某因妻子患癌症,自身收入不稳定导致生活困难。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民政口,告知情况,询问政策,最后成功为其申请到低保,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。
帮扶不是终点,而是社会融合的起点。对于重点刑满释放人员,蒲亭司法所建立“1+5”结对帮扶,由“1名司法所分管领导+1名司法干部+1名社区网格员+1名民警+1名家属”,动态跟踪帮扶5年,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家庭、工作情况,动态调整帮扶方案和政策解读,更新工作台账。
从“接返一人”到“照亮一程”,德安县的司法为民实践为破解刑释人员融入难题提供了新思路。德安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三步法”精准帮扶的背后,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,更是法治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写照,让更多人感受到“重生”的希望与力量。